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副院长。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重点学科及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任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洲认知行为治疗协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强迫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理与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承担国家、省部各级课题20余项,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教材 )60余部。曾获省市科技进步及教学奖20余项,为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杰出精神科医师、江苏省首届创新争先团队奖负责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主要擅长领域: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等心理障碍的治疗以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医学心理科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督导师
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南京心理学会理事,南京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心理学会理事,江苏省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完成了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中德班二期)“行为治疗”为期四年的培训课程(2000-2004),中德班三期“认知行为治疗”组的中方教员(2009-2019)。
主要工作领域:从事医学心理临床工作二十余年,专注强迫症、焦虑障碍、抑郁症、躯体形式障碍等各种心理障碍的诊疗,擅长认识行为治疗、创伤治疗及心理危机干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精神医学博士,医学心理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美国耶鲁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系访问副教授。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强迫症专委会委员兼秘书,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强迫障碍研究联盟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市级课题10余项,发表中英文论文30余篇,参编参译专业书籍10余本,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等奖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强迫症、焦虑及相关障碍的神经机制及心理治疗。
主要工作领域:强迫症、焦虑障碍、失眠症等轻型精神障碍的临床诊疗,擅长认知行为治疗。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南京医科大学讲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心理师。完成了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中德班三期)“认知行为治疗(CBT)”为期三年的培训课程(2009-2011)。
主要工作领域:失眠、焦虑症、抑郁症等各种心理障碍的诊治,以及相关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擅长认知行为治疗。
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副院长。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焦虑障碍专委会委员,CSNP强迫症研究者联盟副主席。
主要研究方向:长期从事焦虑障碍、强迫症、心理应激与创伤相关障碍临床与病理机制研究工作。
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康复一科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CSNP)强迫障碍研究者联盟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强迫症专业委员会(学组)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精神卫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主持国自然面上项目等各级项目13项;共发表中英文论文80多篇;获交大“SMC-晨星青年学者奖励计划”优秀青年教师B类、上海市医务职工科技创新“星光计划”优秀项目三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长期从事强迫症、焦虑障碍、抑郁症神经机制与临床研究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强迫症专业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危机干预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行为干预治疗学组委员。
主要工作领域:长期从事精神科临床、教学工作,对抑郁障碍、睡眠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进食障碍、心境障碍及心身疾病的药物、心理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女,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综合一科主任,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长:
1)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神经症等各种精神和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2)在北京怡宁医院(北大六院高端医疗联合体)和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拥有强迫症治疗团队,可以住院治疗。
3)心理治疗与咨询,青少年心理,神经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家庭婚恋咨询,个人性格解析
4)通过绘画解析心理
5)通过梦解析心理
6)曾于日本进修森田疗法,集体心理治疗
女,北京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治医生,讲师。
从事一线临床工作多年,注重结合临床经验和最新科研进展,熟练精神科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及康复,对疑难病例的处理也积累一定的经验。接受过系统的认知行为治疗的培训,目前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门诊长期开展强迫症的团体心理治疗。参与多项科研项目,目前主持一项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中、英文文章十余篇。
专长:
1.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的用药。
2.运用认知行为治疗处理强迫症、抑郁、焦虑、压力及人际关系等。
3.以身体为媒介的放松训练及情绪管理(正念治疗、精神运动康复等)。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8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心理学博士学位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工作,从事精神科临床、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主任,亚洲认知行为治疗协会执委,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认知行为治疗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认知行为治疗协作组组长
主要研究领域:强迫障碍、焦虑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睡眠障碍与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医学博士,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病房14区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办公室主任兼委员
主要工作领域:从事精神科与临床心理治疗工作多年,聚焦于焦虑障碍、强迫障碍等轻型精神障碍的临床实践与研究,擅长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创伤治疗与危机干预。
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认知行为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认知行为治疗协作组委员、民族心理与精神医学协作组委员、进食障碍研究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组委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病房14区
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
北京市心理健康科普专家讲师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CBT协作组委员兼秘书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委会DBT学组组员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精神心理科普专委会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委会委员
主要工作领域:强迫症、社交恐惧、惊恐障碍、健康焦虑等常见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评估与治疗,擅长认知行为治疗。
林铮,男,主任医师,博士,硕导。浙大二院精神科主任、支部书记。
浙大二院强迫症基地负责人,担任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社会精神医学学组委员、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研究协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强迫症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会诊联络心身医学学组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兼秘书;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兼睡眠障碍学组和焦虑障碍学组副组长;浙江省转化医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副会长;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委会委员;浙江省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专委会双相学组副组长。担任《中华精神科杂志》、《预防医学》编委。
从事精神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4年。研究方向以精神障碍神经生物学和临床药理学为主。发表论文20余篇,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 article 4篇、《中华精神科杂志》论著4篇。曾获《中华精神科杂志》优秀论文一等奖,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三等奖。
2012年完成美国耶鲁大学全球精神卫生领导力研修项目。并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日本札幌大学、新加坡精神卫生研究院、台北医学大学等访问学习。
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卫生厅等课题8项;主参国家省市各级课题8项。负责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2项(神经性厌食和贪食诊疗进展、精神科急诊紧急状态处置)。
浙江大学 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工作经历:研究生毕业以来从事精神病学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16年,致力于各类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治和生物学研究。是浙江大学临床实践教学骨干教师,杭州市医学会鉴定专家。参与浙大五年制、8年制的精神病学教学和研究生、规培生的培养,多次被评为优秀带教老师,先后获高级师资培训优秀学员和优秀导师称号。
医疗成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卫生厅等多项科研项目和10余项包括抑郁症、广泛性焦虑症、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在内的III期、IV期国内、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在国内外高级别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编著作《精神医学》和《醒着还是梦中》;每年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和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擅长疾病:失眠、焦虑、抑郁、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治和人际心理治疗技术(IPT)。
研究方向:精神疾病的神经生物学、神经影像研究和临床诊治。
性别:女
科室:精神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学历:医学博士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主攻学科:精神病学,临床心理学
研究方向:精神疾病的神经心理机制
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焦虑障碍协作组委员
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心身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神经科学会心理与行为专业委员会委员
《BMC Psychiatry》,《Human Brain Mapping》审稿人
工作经历:从事精神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十余年,具有扎实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
医疗成就:发表SCI、《心理学报》等论著20余篇,主持和参与多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为主要完成人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擅长疾病:擅长各类精神障碍的心理治疗,对各年龄段人群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苏州大学附属广济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首批卫生拔尖人才。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继续教育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焦虑及相关障碍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双相障碍、强迫及相关障碍专委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应急心理干预学组副组长。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D-19-047)。 1999至2000年赴加拿大霍姆尔德精神卫生中心进修。2012年6-11月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精神病学系研修。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主持五项市级科研。获省市级医学新技术奖。在SCI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译、参译并出版心理学专业书籍十余部。参编中、英文教科书各一部。擅长睡眠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抑郁障碍、双相障碍、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等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苏州大学
临床心理科病区主任,苏州大学讲师,济宁医学院兼职讲师,心理咨询师
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一届危机干预专委会委员
苏州市医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苏州市心理健康协会临床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苏州市第五批姑苏卫生人才计划-卫生青年拔尖人才
2015年至台湾台北市荣民总医院、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松德院区访问学习
2016年完成中德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
2019-2020获“江苏省卫生国际(地区)交流支撑计划青年医师海外研修项目”资助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访问研修
主持多项市级课题,并参与数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以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在Brain,Behavior,and Immunity、Psychological Medicine、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等国内外高质量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获苏州市医学会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
专业特长: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等精神障碍的药物及心理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心理治疗方法,在亲子关系、亲密关系、职业倦怠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
擅长强迫、焦虑、抑郁、双相情感障碍、心因性失眠的诊治。丁丽君,主任医师,应用心理学和精神医学兼职教授,心理治疗师。曾在美国、加拿大、泰国和日本访学。擅长强迫、焦虑、抑郁、双相情感障碍、心因性失眠的诊治。
中级心理治疗师。接受认知行为治疗、动机访谈、人际关系疗法、加速体验性动力学治疗(AEDP)、精神动力学等系统培训,曾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修。擅长焦虑障碍,特别是强迫症的心理治疗及个人成长、心灵创伤相关问题的长程心理治疗。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精神医学科副主任
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2016年度被评“羊城好医生” ;2019年度获评“岭南名医” 。
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委员、强迫症工委会副主委,双相及相关障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主任委员,美国认知行为治疗协会会员。2002年至2005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在世界著名学者认知心理治疗之父Aaron T. Beck教授指导的研究所学习认知心理治疗。
临床方向
(1)儿童青少年情绪与认知行为问题;
(2)焦虑,抑郁,双相障碍的临床治疗与认知行为心理治疗;
(3)强迫症及强迫相关障碍的临床治疗及认知行为心理治疗;
(4)记忆与认知障碍,老年痴呆的临床诊疗;
(5)综合医院心身疾病及会诊联络精神病学。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及秘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等科研项目,系统学习过强迫症的精神病理学和诊疗规范、曾接受过系统的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培训,具有扎实的临床技能,能提供强迫症的临床诊断、心理评估和治疗。
临床方向
(1)焦虑,抑郁,双相障碍的临床治疗与认知行为心理治疗;
(2)强迫症及强迫相关障碍的临床治疗及认知行为心理治疗;
(3)精神障碍自杀相关临床诊疗及影像学研究;
(4)综合医院心身疾病及会诊联络精神病学。
男,强迫症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硕导,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四科(精
神疾病早期干预、强迫症诊疗中心)科主任,浙江省优秀精神科医师,杭州市首届优秀医师。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强迫症专委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CSNP)强迫障碍研究联盟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毒理学会神经精神药物与依赖性专业委员会委员,杭州市医学会精神病学与心身医学分会委员。主持课题4项,参与国家级、省、市级重大科研8项;发表论文30余篇;分别获得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二等奖、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杭州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共6项。
擅长: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适应障碍、精神疾病的早期评估、识别与干预
男,医学硕士,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临床科研副主任。
2008年开始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至今,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学术医学中心进修1年。主持市科委重点专科项目两项。参加过为期三年的首届中国高级CBT治疗师系统培训项目、CBT+认知行为治疗网络课程、强迫症正念认知培训班以及强迫症认知治疗培训班。翻译强迫症认知治疗书籍《Getting Over OCD, Second Edition》。
擅长:强迫症的诊断及药物治疗,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强迫症患者的团体心理治疗以及患者家属的疾病健康教育。
男,临床心理学硕士,副主任康复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现任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科教部主任,临床心理治疗中心副主任,兼任安徽医科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健康协会公务员心理健康管理分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委会ACT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心理治疗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常委兼秘书、《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特邀编审,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中国首批ACT治疗师、督导师。目前主要从事临床心理治疗与情绪障碍干预临床技术应用、心理源监测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工作。
王长虹,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国务院特贴专家,硕士生导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擅长青少年心理行为障碍、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各类精神心理疾患的心理治疗。承担国家级、省市级课题10余项,先后在Schizophrenia Research, Psychiatry Research,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Brain Research Bulletin,Cell Mol Neurobiol,中华精神科杂志等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26余篇,SCI收录16篇。
李强,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心身二科科主任,主任医师,中级心理治疗师,河南省精神科医师分会委员,河南省心身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大学本科学历,医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专业研究方向精神病学,临床心理学。擅长心身疾病、焦虑、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擅长强迫症的诊断与治疗。曾至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进行心理专项进修,并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师CBT的集中培训学习及为期1年的督导,同时持续进行“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及正念减压系统培训课程”,获得“系统式家庭治疗师认证书”。共完成省级、国家级及核心期刊科研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专业著作1本,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2项,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科学技术成果奖3项。
博士,副主任医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境障碍一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强迫障碍专委会委员,擅长心身疾病、焦虑、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擅长强迫症的诊断与治疗。主持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厅项目基金、新乡医学院培育基金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河南省科技成果奖1项。发表多篇SCI论文及中文核心期刊。
主任医师 高级心理治疗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几少病区科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儿少精神病学会委员中华精神科儿童精神医学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强迫症学组委员、湖北省儿童精神病学组副组长。
2002-2007年接受 IPA国际精神分析、中美、中挪心理动力学督导班培训。
2008-2015年受中美、中法儿童精神分析和孤独症治疗培训。
主持并参与国家及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主要擅长领域: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诊断和治疗,对抑郁症、婚姻家庭问题咨询也有深厚的临床经验。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室副主任医师武汉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学士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
中华医师协会精神病学分会儿童组委员中国心理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结构式家庭治疗师
湖北省睡眠研究会会员
武汉市卫计委青年人才
主持武汉市卫健委课题项目两项,其中重点项目一个
武汉市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委员
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有关儿童青少年论文十多篇
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家庭治疗理论与实践》一书
女,50岁。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五病房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
强迫障碍、焦虑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睡眠障碍与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青年委员、CPA强迫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激越患者精神科处置专家共识》编委、北方精神医学论坛副主任委员、北方精神医学论坛焦虑专委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预防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孤独症儿童协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康复医学会亚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学术成果:
出版著作3部,参编国家级教材5部;发表SCI收录论文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多篇;承担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子课题、省级科研项目多项。
女,40岁。副主任医师,博士。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五病房副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
强迫障碍、焦虑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睡眠障碍的理论与实践。
社会兼职:
中国医促会精神医学分会文化与心理健康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人文与心理工作委员会委员、北方精神医学论坛焦虑学组委员、黑龙江省预防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兼秘书、黑龙江省精神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黑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命题组专家、《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特约编委、《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审稿专家。
学术成果:
发表SCI收录论文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多篇;承担省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子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
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天津市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兼司法鉴定中心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心理卫生协会CBT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康复医学会康复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天津市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2016年11月荣获天津市第四届人民满意好医生称号。主要研究方向: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强迫谱系障碍、应激相关障碍、睡眠障碍及进食障碍等的诊断与治疗。
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病区主任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学组委员,天津市康复医学会康复心理学常务委员
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长期从事心理科临床工作,在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强迫谱系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
女,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第八届精神病学分会儿童和少年精神医学学组委员、中国中医药促进会精神卫生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常委等。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30余年,参加了中德家庭心理治疗、中美认知、中法精神分析高级心理治疗系统培训,在中西医结合及心理治疗综合疗法治疗精神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的临床经验,主持参与科研项目12项,获科技进步奖6项。主编出版《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诊疗学》等专著7部、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先后荣获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郑州市拔尖人才、郑州市十大科技女杰、河南省医德标兵、优秀精神科医师等殊荣。专科优势:强迫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儿童青少年期心理障碍等各类精神疾病。擅长中西医结合及心理治疗综合疗法治疗强迫症、焦虑症等各种精神疾病。
(女,44岁)副主任医师,精神病学硕士,国家级心理治疗师,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青少年心理科主任, 2016年“郑州市科学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精神障碍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自闭症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儿童康复合作发展联盟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预防医学会第二第三届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全民健康促进委员会委员,郑州市心理卫生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从事精神卫生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情绪行为问题的早期识别诊治。参研4项科研课题,均荣获省市级科技奖项。2012年参研强迫症相关科研项目(第二完成人)获“河南省科技成果奖”及“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专科优势: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障碍,抑郁障碍,焦虑症,抽动障碍早期识别及诊治,青少年家庭心理治疗。
女,45岁,1975年2月4日出生,中共党员。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硕士;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精神障碍康复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州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郑州市齐礼闫强制戒毒所心理援助特聘专家;郑州市健康大讲堂讲师团专家。先后参加认知行为治疗治疗初、中、高级连续培训,精神病认知行为治疗高级培训,第四期中德高级认知行为治疗连续培训,第七期中德高级家庭治疗连续培训,首届中德儿童青少年家庭治疗连续培训等培训。参加新疆、富士康、抗疫援鄂医疗队等心理援助工作,对心理治疗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荣获河南省十佳最美精神科医生、郑州市医德标兵、郑州市义诊下乡先进医务工作者等殊荣。
专科优势:强迫症、焦虑症、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诊疗与心理治疗,特别擅长强迫症的药物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相结合。
彭龙颜,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龙江名医。现任大庆市第三医院(大庆市心理保健调适中心)成人心理单元主任,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组成员,齐齐哈尔医学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精神卫生学院教授,临床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全国高等院校、卫计委“十三五”规划教材«临床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的编委。黑龙江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大庆市科协高层次人才库成员,市心理学会理事,市心理协会委员,市卫生系统心理网专家,市级专家库成员,市级学科后备带头人。大庆日报心吧特约心理援助专家,大庆市法律心理学会副会长。
从事各种精神心理疾病的诊疗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临床工作28年。7项科研分获分获市级科技进步奖。与人合作发表论著3部,参与编写2部全国高等院校、卫计委“十三五”规划教材。
主任医师 ,现任大庆市心理医院主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齐齐哈尔医学院临床心理教研室兼职教授
社会职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委员,大庆市医学会心理分会常务理事,大庆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大庆市医学会更年期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精神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科研项目:多项科研获大庆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与他人合作《临床实用精神病学》、《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精神疾病临床与实践》三部专著;论文20余篇。
个人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心理工作先进工作者,大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大庆市劳动模范、大庆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
现任大庆市第三医院成人心理二科主任,研究生学历。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及齐齐哈尔医学院临床心理学专业兼职教授。中国女医师协会医院建设与管理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心理分会常务委员。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神志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卫计委高校规划教材《咨询心理学》编委。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第一届全科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参与著书三部,撰写论文10余篇,分别在国家、省级学术杂志上发表。有三项科研成果获大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一项为项目负责人。有二项科研成果获大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擅长精神分析及认知行为治疗。对女性及青少年心理治疗有独到见解,尤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理疾病。
男,中共党员,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专业硕士,东南大学博士在读,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身科副主任医师,睡眠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计算精神医学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睡眠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精神医学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湖州市抗癌学会肿瘤心理和精神专业委员会学术秘书,浙江省红十字会心理救援队成员。湖州市1112后备人才。湖州市青年岗位能手。主持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浙江省公益技术应用研究项目以及湖州市科技局项目4项,参与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主要从事抑郁症、焦虑症的治疗以及焦虑症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发表论文近30篇。强迫专病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男,中共党员,主任医师,苏州大学精神卫生专业硕士,长期从事临床心理工作,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失眠、社交焦虑等常见心理问题的临床诊疗有较深的造诣。2007年在湘雅二院进修;2008年赴汶川地震灾区为灾民实施心理危机干预;2015年浙江省325卫生人才工程,浙江省首届“医坛新秀”,湖州市首届“十大科技新锐;2018年湖州市112人才工程培养对象;2019年省重点精神科后备带头人;湖州市高级职称评定专家组成员;参与省市级课题5项,主持厅市级公关项目3项;在《浙江医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强迫专病门诊时间:周一下午。